全国知青纪念碑、雕塑(第9-17辑)
第9至第17辑本集雕塑、纪念碑59组
记录着我们的知青岁月
那是属于我们的故事!
雕塑
73
宁波知青博物馆
宁波知青博物馆原坐落于宁波海曙横街乌岩大竹岭的一个叫作许家的小村落里,号称“浙江第一家知青博物馆”。在旧式回字形院落里,博物馆建在两栋七十年代风格老建筑里。
这个博物馆属于民营性质,规模不大,所有展厅、舞台、活动室就分布在两座三层建筑内。小小的博物馆却承载了宁波6万多知青人对一个时代的记忆,被誉为宁波知青的“情感殿堂”与“精神家园”。
综合展区里时代图片、知青先进事迹的海报、知青岁月的漫画、油画等等陈设;生活展区里有火车送别时的留影、御寒的军大衣、褪色的军帽、拎包背袋、饱经风霜的旅行袋、陈旧的搪瓷杯、劳动工具等。
叶亦通,宁波知青博物馆馆长
叶亦通,1969年插队到黑龙江省集贤县,1979年返回宁波。2009年与其他知青一起建立宁波知青博物馆,收藏知青文物,保存知青历史,弘扬知青精神,守护着知青的精神家园。
部分场景与展品
2019年6月,宁波知青博物馆搬离小山村,迁至宁波主城海曙区古玩城,和宁波老字号赵大有博物馆作邻,展馆规模与档次更上一个新水平,接待更多的知青朋友。
雕塑
74
锦河农场知青纪念馆
锦河农场知青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锦河农场。纪念馆舍占地仅500平方米,但占地非常之大,连同整个知青影视基地全部是纪念馆的一部分,电视连续剧《知青》便是在这里拍摄的,电视剧《年轮》、《大院子女》、《闯关东》、《毛岸英》等都在此留下了拍摄场景。
锦河农场知青纪念馆于2011年2月15日正式开馆。馆内保留有知青们下乡时居住的房屋,劳作的场院,使用的工具等,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痕迹,每年都有老知青带着子女到锦河参观,追忆那个魂牵梦萦的青春岁月。
雕塑
75
北安建设农场知青纪念馆
黑龙江省黑河市境内,农垦北安管理局的建设农场知青纪念馆,占地230平方米,由原二营二十一连宿舍改建而成。于2013年6月中旬开馆。
农场当时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的知青,纪念馆征集大、小物品近2000件。室内布展为两大部分:
一是知青时代的45个展板,14项内容。主要是当年知青在农场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照片。六个大展柜摆放着知青用过的生活用品和学习材料等。
二是后知青时代的15个展板。主要是知青回城后的联谊场景和回访照片。
纪念馆体现了知青当年的奋斗历程、发展成果,还原了他们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真实反映了知青时代那一段特殊的历史。
珍惜知青历史是农场工人和知青的一种特殊的情感流露,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知青纪念馆现在是建设农场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之一。
雕塑
76
孟定知青纪念馆
孟定知青纪念馆在云南省耿马县孟定镇景信村,2009年建成,馆内展出上千件当年知青们的生活、劳动用品。
来孟定的知青共分三批:1969年2月813名昆明知青;1970年5月1628名上海知青;1971年3月4581名成都知青。1978年底,知青们陆续返城。
知青纪念馆就在景信村前的大路边,门前的大水车仿佛是历史的车轮默默地转着,旗杆下,有汉白玉石块雕成的1966年中央文件。进入纪念馆,门口两座知青雕塑正对大门。博物馆里展出了知青们当年使用过的收音机、穿过的服装、看过的书、田间劳作的工具、照片等。
雕塑
77
红旗农场湖东知青堤
1972年11月8日,20号强台风正面袭击广东省斗门县,红旗华侨农场军建分场处在强台风袭击的前沿,农场组织了包括各连队知青在内的近千名青壮年护堤,严阵以待,抗击强台风。
在这次抗风战斗中,朱灿容等36位知青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积极参加抗击强风海潮的战斗,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向上级申报烈士工作至今未落实)。
知青们参加保护的海堤被农场命名为“知青堤”,并建有纪念墙。
雕塑
78
前哨工程连知青纪念碑
上海农垦前哨农场1966年1月建场,位于崇明岛最东端,东隔五滧和陈家镇两乡垦区,即为长江入海口,西邻裕安乡,面积19平方公里。
前哨农场前身为东旺沙。1964年11月,本县东部9个人民公社的3万余民工首次前往围垦,筑成沿江大堤,次年为大潮吞噬。1977年1月后,上海市社会青年和知识青年先后7次登沙围垦。
工程连,即前哨农场基建站。纪念碑为彰显前哨农场众多知青在农场建设中有无私贡献而建。
前哨农场东旺体育场
雕塑
79
博山知青纪念碑
山东省淄博市1964年以来历届上山下乡知青总数超过5万人,其中博山区知青人数占淄博市知青总数的46%,先后到临沂、青海、甘肃、惠民、临淄等地农村插队落户。
2019年6月8日,博山知青纪念碑在淄博九龙峪山地公园落成。当年下乡知青,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书法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王强题写碑名。
雕塑
80
珲春上海知青纪念碑
1969年,4000多名上海知青响应号召,辞别父母亲人,来到了吉林珲春投身边疆建设,与珲春各族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刻下了人生的光辉印记,奉献了宝贵的青春。
上海知青纪念碑由珲春市政府和珲春上海知青联谊会在2009年联合建造。
雕塑
81
杜家山知青纪念碑
杜家山在山西晋中市榆次区黄彩乡西河村。1968年以来,先后有120名知青带着“越是困难越向前”的豪情壮志来此插队当农民,形成可能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插队村庄最小的自愿插队知青集体户。
自那以后十多年中,他们同全村5户社员开山治坡,打坝造田,引水上山,把原来的百十亩耕地扩展到400余亩,由年产粮食1万斤增加到11万斤。种植苹果树500余株,核桃树2000余株,还有梨树和各种用材树。知青们用国家发给的安家费为村里买了三十多只羊,后来也发展成百余只的羊群,使杜家山的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前景。杜家山因此被誉为“知青第一村”! 他们的代表蔡立坚登上了国庆观礼台,受到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杜家山知青集体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先进集体典型。
纪念碑于2018年8月初落成,它矗立在村口的高崖上,右边是知青群(石)雕,左边是刻有120名知青名字的石座。据说是山西省第一座专为知青集体立的纪念碑!
知青代表、两次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家、纪念碑的设计、建造者周山湖在纪念碑落成时致辞。
雕塑
82
三道岭林场知青林纪念碑
黑龙江省鸡西三道岭林场位于密山市西部,1974年先后有88名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三道岭,同三道岭职工一起刨穴打带、植树造林。蓝桥近3000亩红松林就是当时知青在那艰苦的岁月同三道岭林场职工共同营造的,今天它已经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知青林纪念碑于2017年6月建成。
雕塑
83
景洪农场知青纪念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北京、重庆、昆明的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着激情和梦想,来到祖国西南边陲的景洪农场,支援祖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建设。他们开荒砍坝、挖梯田种橡胶、修路架桥……为景洪农场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广大知青把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带到景洪农场,教育影响了一代农场人,把青春年华、智慧财富奉献给了这片热土。
2017年底,知青纪念碑在景洪农场红旗生产队农场天然橡胶和珍贵苗木繁育基地落成。
雕塑
84
曼满水库知青纪念碑
曼满水库在云南省景洪勐海县,动工于1958年11月"大跃进"期间,因缺乏科学规划,1959年初停建。
1969年12月25日 ,正式成立“西双版纳州水利建设兵团第四团”,先后安置了来自北京、上海的知识青年1300多人。他们建营房、开公路、挖土方、运石料、扛水泥、凿涵洞,接受磨炼。1972年初,水利四团、五团开始了建设曼满水库大会战。
为纪念上述这段历史,特立纪念碑于水库大堤边。
雕塑
85
“回望青春 感恩抚远”纪念碑
曾在黑龙江抚远工作过的杭州、哈尔滨、佳木斯、中铁二局七处等地知青为了纪念上山下乡那段难忘的岁月,感谢抚远人民给予的温暖和力量,知青赴抚远50年纪念活动筹备组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决定在抚远修建“知青公园”,并设“回望青春 感恩抚远”纪念碑石。
2018年12月,“回望青春 感恩抚远”纪念碑石运抵奠基,知青公园于2019年8月开园。
“回望青春 感恩抚远”纪念碑石奠基
▼知青公园开园,背景为公园“知青廊”
雕塑
86
麻栗坡知青记忆博物馆
为纪念知青岁月情景和展示70年代的农村生活风貌,有效地保护、利用、开发历史文化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云南省麻栗坡县决定在大坪镇分水岭村建立知青记忆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9年6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10年5月竣工,2010年12月26日开馆。
知青博物馆房屋结构为砖木马鞍架台梁式两层建筑,展示知青的生产、生活用具及资料。
雕塑
87
梅花镇知青纪念馆
梅花镇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城北郊15公里处,距宿迁市区35公里。总人口3.15万人,辖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梅花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境内有九座梅花山而得名。镇内6000年历史的赵庄龟墩遗址,为黄淮地区大型古人类生活部落遗址;其段庄的“兵马塘”和“七十二眼溜溜井”,相传是唐朝征西大将军薛仁贵军队驻扎时的遗址;梅花镇还是一块红色的热土,皖东北最早的党支部建于此,是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彭雪枫和江华战斗过的地方。
▼古、近代历史人物活动图片
在改革开放时代,镇提出打造“工业强镇、物流重镇和文教名镇”的战略思路,把提高农民的文化道德素质作为梅花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起了镇文化历史展览馆。
知青纪念馆是镇文化历史展览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陈列着一批当地和全国知青的史料照片和征集到的实物资料。镇党委十分重视该馆建设,镇党委书记带病组织指挥,亲自规划安排,从筹办到建成开放一共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中共镇委赵毅书记介绍知青纪念馆的建成经过
▼梅花镇知青纪念馆部分展出板块
雕塑
88
呼玛知青展览馆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下乡浪潮席卷中国大地,黑龙江呼玛县也不例外,云集了8000多名来自上海、齐齐哈尔、北安、海拉尔等地的知识青年和400多名上海干部。
当年,知青告别了都市,别离了亲人,来到遥远的风雪边疆,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垦荒、戍边的艰苦生涯。这些知青中大都从内地来到这里,他们突破高寒禁区,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为边疆呼玛的开创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历史史实,呼玛县决定建一座象征着知青和呼玛人民友谊的三星级宾馆,成为呼玛联系知青的一座桥梁、成为优良传统教育的一座丰碑。
▼呼玛临靠黑龙江
▼县知青宾馆于2005年开始建设,于2006年8月13日呼玛庆祝解放建政60周年时落成。
▼宾馆外型有现代特色,又有异国风情。“知青展览馆”位于知青宾馆一楼,有一组“知青足迹”浮雕,收藏100多件展品,再现了当年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知青生活。
这个馆是黑龙江省内县级政府中唯一以知青为主题的展览馆,据悉,呼玛县博物馆正在筹建中,该知青馆展品有可能迁入县博物馆。
雕塑
89
呼中老知青纪念馆
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从1968年至1978年,接收了从上海、杭州来的7000余名城镇知识青年。
▼呼中知青纪念馆设在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内。2004年12月筹建,历时半年,于2005年6月建成开馆。
▼在130平方米的纪念馆里,共有6个展柜,1个展台,1000多件当年知青下乡时的生活用品、荣誉证书、历史照片等,并设有知青简史、呼中知青大事记、青春记忆、战友情深等主题专栏。生动的图片、激扬的文字,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知青们在呼中这片原始森林中,开山辟地、架桥修路、艰苦创业的真实情景。
▼2019年8月5日,呼中区举行集会,热情的欢迎上海、杭州知青们重返第二故乡探望。
雕塑
90
图强镇知青广场
大兴安岭图强镇离漠河市区约18公里,与漠河相邻,图强靠黑龙江一段江面弯处是纬度中国最北的地方。
▼建设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有5.8万多名知青!图强林业局有一千多浙江知青。
▼“知青广场”是这个小镇最热门的地方。入口处有怀旧的知青形象。
▼广场上立有巨大石碑,图为石碑正、反两面。背面写的是“青春足迹”四字。
▼广场两边建有反映知青生活的景观棚
▼假山镶嵌了一把巨大的伐木大锯模型,很有特点。
▼还原林区小火车站
▼各种知青用品和劳动场景雕塑
雕塑
91
瑞安知青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浙江温州瑞安市瑞光大道隆山公园南入口门楼,主展厅设在二楼,面积有260多平方米。展示内容包括前言、第一部分“时代召唤”、第二部分“广阔天地”、第三部分“返城奋斗”、第四部分“夕阳璀璨”、第五部分“知青故事”、瑞安知青名录、后记、展品柜、农耕器具陈列室等共十个部分。展示了上世纪70年代瑞安市2400多位知识青年到农村、到边疆的珍贵图片和实物。建馆第一年就接待观众两万多人。
雕塑
92
黄龙知青林和纪念馆
黄龙“知青林”位于陕西延安黄龙县城北山,当年,有近千名北京知青上山下乡来到这里。2016年7月,县委、县政府为了推进黄龙生态旅游建设,贯彻“山上有树、山下有花、到处能旅游的新黄龙”总体思路下,将北山区域纳入县域规划,将知青当年居住过的地方种植“知青林”,用来纪念知青下乡给黄龙建设作出的贡献。“知青林”面积约8700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3000余株,在绿地内铺设步行小道,路边建设观景亭,在林中还建有黄龙北京知青文化展览馆。
雕塑
93
德阳知青部落
在旌阳区扬嘉镇新隆村村委会旁边,有一座灰墙青瓦的二层小楼,名曰“知青楼”。这是德阳市现存唯一的知青住所,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元素。周边散居的村落,也有一个温馨动人的名字“知青部落”。
知青楼建于1977年,共有上下两层。2004年,知青楼被评为旌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200余名知青来到这里插队劳动生活。
知青们回到新隆村“知青楼”
德阳还有一个叫“知青部落休闲庄”的地方,位于四川德阳东湖山公园,是一个挂靠知青名的旅游餐饮机构。
“知青部落休闲庄”餐厅
雕塑
94
苏州南麻知青亭
从1962年起,苏州市区先后共有7万多名知青上山下乡,其中有一部分就来到了位于江浙交界处的南麻乡。
1998年12月15日,是苏州高级中学同学下乡插队30年纪念日。校友李仁纲提议,仿造古人建亭刻碑在当地建造一座亭子,以铭记那段人生。因为当时很多知青被安排在南麻中心小学当老师,知青们决定就在该校选址建造一座小亭,名字就叫“知青亭”。
“知青亭”建在南麻中心小学一角
“知青亭”为一个六角的亭子,亭子由水泥柱支撑,上面铺绿色的琉璃瓦。
岁在戊寅季秋 苏中同学若干题
后来,“知青亭”有段时间曾改叫“滋心亭”。
有资料说,从建设时间上看,这个苏州南麻知青早于广州、上海等地知青亭,应该是“全国第一知青亭”。所以常有全国各地知青来此参观,拍照留念。
后来,在苏州北寺塔西的大鸿运酒店,根据南麻“知青亭”的原型,创办了一个“苏州知青馆”。
在酒店大堂仿南麻“知青亭”建造了一座半亭。
“知青亭”牌匾红底金字,十分醒目。
“知青亭记”是木刻的
半亭亭柱上有一楹联:
上联-初到鲈乡独盼长亭遮烈日
下联-重临桑地共镌片石寄深情
雕塑
95
靖州知青纪念园
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该省知青下放的重点县之一,从1963年至1978年,长沙、株洲、洪江等地先后上山下乡到靖州锻炼的知青就有4800余人。
靖州知青纪念园座落在潩溪河与渠江交汇处的岸上一角,为知青们在这里度过的不同寻常的岁月,及他们与当地村民缔结深厚情缘,由知青代表倡议,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曾下放到靖州各地知青及社会各届踊跃捐赠,共筹资58万元修建了一座知青纪念园。
知青园占地3300平方米,2000年9月建成开放。整个园区由曲桥、竹筒水车、侗式知青亭、吊脚楼式知青展览室、知青壁画、乡村扯扯渡等精致小建筑组成,与龙风岩景区桥渡相连,交相辉映。
园内绿树成荫、落英缤纷,有弯曲的石径,有露天的禾场,可临江而渔,可戴月而舞。因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浓厚的民族风情,已成为靖州城内一道独特的景观。
园内立有“碑记”一块
廿世纪中叶,华夏大地曾兴起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近五千名风华学子从长沙、洪江、本县城区相继分赴靖州农村。他们在苗乡侗寨,山野田畴,挥洒青春热血,播种科技文明,为改变山乡面貌作出了贡献,与苗侗乡亲结下了深情厚谊。
乾旋坤转,风流云散,昔日花季少年而今已鬓生华发。青山不老,真情永存,他们处境虽异,精神则一,第二故乡的热土使人终身眷恋。栉风沐雨的蹉跎岁月,令人记忆犹新。为纪念这段特殊历史,由知青代表倡议,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兴建知识青年纪念园。
园址东临秋波漾月之渠江,北靠春水浣之潩溪,面积三千三百平米,耗资五十八万余元。园内吊脚楼、侗家亭民风浓郁,扯扯渡、筒水车乡情野趣,壁画、展览室岁月再现,碑廊、曲桥承前启后。有幸海内外知青及社会各界人士鼎力资助,共盛举。
建精美绿园,系知青情结,望后人有知,特立碑为记。
靖州县知青园建设领导小组
公元二OOO年八月立
雕塑
96
镇江知青园
2015年10月1日,位于镇江长江路7号码头旧址的镇江知青园竣工开放。这个景点由知青纪念石和知青文化元素浮雕墙组成,有机融入长江路风光带,成为镇江老知青怀旧、交流、休闲的活动场所。
自1957年至1977年,镇江上山下乡的知青2.6万余人,其中赴苏北农场近万人。原7号码头曾是当年镇江知青离别家乡和亲人上山下乡最为集中的地点,老知青们在这里有着难以忘怀的地域时空感。
该景点中心的一块巨石上镌刻有红色“知青”二字。其旁立体组合的浮雕墙体是码头告别、上山下乡等场景。知青石长9.6米、高3.6米、厚2.1米,重116吨,充分体现了一代知青人的风格和精神,由镇江老知青们捐款购置。
镇江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石
“知青石”刻碑文如下:发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在六十年代初掀起初澜,“文革”期间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不仅映射着新中国青年蹉跎与奋进的身影,而且集中反映出共和国曲折发展的足迹。知青是新中国一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是与共和国同命运的一代人。
镇江市从一九五七年始至一九七七年,下放城市知青二万六千余人。其中赴苏北农场近万人,到原镇江地区各县农村和市郊插队、插场一万四千余人,支援新疆四百余人,回乡知青一千四百余人。
知青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为国分忧的重担,拳拳赤子之心日月可鉴;知青将宝贵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挥洒在农村大地,渺渺坎坷岁月天地动容。知青的上山下乡涉及着千家万户,折射着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令人深省和研究。知青爱国主义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等,与如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为此,由镇江市知青文化研究会提议,经市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广大知青捐资,在我市知青最大规模集中下放的出发地原长江码头立石,以示纪念,昭示世人。
镇江市知青文化研究会
2014年11月27日
雕塑
097
南京知青纪念馆
南京知青纪念馆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社区,是南京首家知青类文化、生活、民俗展示馆,占地面积33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1平方米,共收藏有5000多件知青老物件。
南京知青纪念馆于2014年12月破土动工,2015年9月开馆。这里全面展示《知青之歌》作者任毅等知青在侯冲插队时的有关物件和其他地域知青活动的图片实物文史资料,《知青之歌》的创作缘由、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许世友的一些史料等。
南京知青纪念馆是一座以知青为主轴的体现知青文化主题的庭院式纪念馆,整体设计风格是模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主要采用青砖黑瓦。
其中文博馆是由中国知青下放始末、永宁知青馆、江浦知青名人馆和知青民俗馆四部分组成,主要展现知青上山下乡时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生活场景以及当地知青统计和特别任务等内容。
馆外建有知青广场和知青纪念墙,知青纪念墙展示了当年在永宁插队的知青任毅创作的《知青之歌》。
由知青博物馆、知青广场、知青纪念墙组成的知青故里景点是侯冲风景区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一个历史缩影。
当时在全国知青中影响很大的歌曲《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就插队在这里。
纪念馆详细记录展示了任毅因创作《知青之歌》被判死刑、又被许世友同志挽救的过程。
知青朋友在纪念馆任毅(左四)与巧遇
雕塑
98
扎兰屯知青广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知青广场由原来的扎兰屯市木器厂改建而成,这是个安置聋哑残疾人的一家小工厂,主要生产锹把、镐把等生活生产用品。工厂停办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2008年扎兰屯市将其建成一个大型广场,最后定名为:知青广场。
广场上有大型“知青纪念石”,题字字迹苍劲,色泽鲜红,由当时的自治区主席布赫所题。
广场有碑文石,上书:
公元一九六八年始,天津上海及呼伦贝尔各地的一大批涌动青春热血的知识青年,身背简单的行囊踏上扎兰屯这片黑土地,插队於广大农村,与共和国共同度过了那段磋砣岁月,以一代人特有的经历与磨难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生命之歌;融入扎兰,相濡以沫;黎明即起,收工日落;苦乐与乡亲共当,青春伴四季走过。激越情怀,催生边疆热土绿油油的希望,聪明才智,带给第二故乡沉甸甸的收获。无悔奉献、奋力拼搏,扎兰山水遍撒知青创业之足蹟;历经风雨,直面坎坷,广阔天地铸就知青丰碑之巍峨。
岁月倏忽、四十寒热。兴安执笔,雅鲁献墨。爰立此石,昭示后者,知青精神,永载史册!
中共扎兰屯市委员会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
二00八年立
雕塑
99
安宁知青历史文化廊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昆明市8000余名中学生先后到安宁插队,这纪念这一段历史,由安宁市城市管理局与昆明市安宁知青联谊会联合筹建了云南省第一个知青历史文化廊。
历史文化廊包括:知青林、知青碑,再现了新中国建设热潮中的第一代建设者、创业者和爱国者的形象,宏扬知青艰苦奋斗、舍己为国的实干精神。
知青历史文化廊室得到广大知青的支持,共收到捐款4万余元。按诗配图的思路,由知青写诗、绘画,当地工匠制作,创作了共计24幅石刻。
雕塑
100
南京知青苑
南京知青苑是全国第一个知青公墓,在南京雨花功德园。该园负责人说,目前南京约有20余万知青。“知青苑”内建一块长240米的南京知青文化墙,篆刻22幅影雕,23幅文字,底色红黑相间。文化墙上将呈现南京知青上山下乡不同时期的照片、历史资料等。
“知青苑”内还将专辟一块地方,介绍南京籍英雄知青的故事,只要家属同意,雨花功德园将免费接这些知青的遗骨回这里,免费提供墓地和迁移费用。”
“知青苑”是雨花功德园从2012年开始,在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的支持下开辟的。据悉,知青苑都是生态葬,共有6000个壁穴。目前已有20多人选择壁葬的方式安葬于此。
江杭苹是“落户”知青苑的第一人。她在连云港云台农场插队时,为救农友牺牲。她插队的队友得知雨花功德园正在打造全国首个知青苑,免费“接”南京籍的“英雄知青”回家乡时,老知青们决定将她“接”回来。在雨花功德园的帮助下,经过众多知青及家人的努力,她终于魂归故里。
雕塑
101
建瓯知青馆、知青楼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大地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福建建瓯作为曾经闽北的粮仓,从1968年起,先后接纳安置了福州等地的知青1.8万多名,遍布300多个村,安置数量居福建全省之冠。当年建瓯170多座知青楼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陆续盖好,数量、质量、速度都位居全省之首。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当年的知青们都已两鬓斑白,而曾经的那些知青点、知青楼,也大多数被拆迁,损毁,所存不多。现经整理修复,已有两处改建成纪念园区,留给后人。
雕塑
102
建瓯市知青博物馆
建瓯市知青博物馆,坐落在小松镇穆墩村,由原穆墩村知青点改造而成,由小松镇政府承建,是闽北首家知青博物馆。馆内设有知青文化长廊、知青园、知青亭等,同时还设立农具用具实物展示、珍贵照片展示,历史档案书籍,代表作品回忆录等特色展厅区。
该“知青博物馆”被省里评为“福建省知青历史文化第一博物馆”,还被中国知青之家联盟授牌“中国知青文化旅游胜地”。
雕塑
103
闽北知青文化村
东峰镇桂林村知青楼,曾是福建省有名的知青点。这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
当年的“桂林知青队”,创造了亩产水稻982公斤的奇迹,享誉全国,至今仍有人津津乐道。
在多方的努力下,东峰桂林村知青楼终于建成了如今的“闽北知青文化村”,成为了建瓯市又一张知青历史名片。
雕塑
104
上海中华知青文化园知青墙
中华知青文化园“知青墙”2016年12月28日在上海青浦淀山湖畔大观园落成。
知青文化园系列项目建设是为纪念和追忆一代知青的历史,探寻知青文化。这是广大知青的心愿,建设中华知青文化园的建议一出即获得广大知青的响应和支持,大家纷纷捐款、添砖加瓦,使文化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知青墙”建设项目是自2016年7月13日启动仪式始继知青亭后的第二个项目,庄严、宏伟的“知青墙”长度300米,中间 “知青墙”三个铜字遒劲有力,金光灿灿;22块印度红大理石上铭刻着捐款的第一批名当年赴祖国各地上山下乡的知青、知青亲属、知青二代以及志愿者的姓名,还有捐资团体和企业的名称。
雕塑
105
南京六合知青文化墙
在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许多农户的墙壁上被绘上一幅幅60年代知青生活画面,很有韵味。
“知青村文化墙”是当地长江社区正在打造的“知青文化”主题旅游景点。长江社区靠近长江边,这里生长着3万亩芦苇,1968年首批2000名老三届知青响应祖国号召来到这里,把芦苇荡开垦成良田,现在村里还保留着过去的老厂房、知青宿舍、知青食堂等原貌。
2018年春,在龙袍街道长江社区的“知青家园”内,由原六合五七农场一千五百多名知青为纪念“建场五十年,知青大聚会”而自愿捐款建成的“知青文化墙”落成。
设计:贡玉飞 雕塑:吴极国
墙体:沙家驭、肖国祥
刻字:张庆元、孙万云
这座“知青文化墙”长 23 米,高 3.2 米,由知青集体策划,南京建筑设计院设计。整座墙分四块墙面,分别是:铭文墙、名册墙、诗文墙、后记墙。中间由不锈钢体雕塑“心结”连接。
知青文化墙记载着全体知青对这块土地的贡献和眷恋,镌刻了曾在这块土地上奉献青春的一千五百多名知青姓名,选登了十多名知青为“建场五十年 知青大聚会”而创作的诗文。
栖霞北眺,扬子江畔;
五十年前,千顷荒滩。
芦荻丛生,钉螺恣长;
瘟神肆虐,人迹罕见。
戊申霜降,二百四三;
六合学子,揖别古棠。
龙津登舟,龙袍抵岸;
洲滩安家,农场建创。
夜卧地铺,昼建住房;
拓地围田,开沟垦荒。
江堤守卫,抗洪抢险;
艰苦创业,抛洒血汗。
天地人斗,隙生恩怨;
洲滩五载,变换新颜。
柳满江洲,新华报刊;
五七农场,省市名扬。
癸丑六扬,乙卯南京;
千六知青,汇聚农场。
自场始建,玉带程桥,
近百农户,陆续迁场。
知青农民,共苦同甘。
开河挖塘,植柳育杉,
翻土灭螺,瘟神驱赶。
机械耕作,电力排灌;
棉吐银絮,麦腾金浪;
豆饱黍熟,薄荷飘香;
市企支援,创办工厂;
十年荏苒,青春奉献。
须臾五秩,地覆天翻;
场改社区,更名长江。
魂牵梦绕,故土难忘;
绿树婆娑,百花争艳。
十里水杉,纵横接天;
蟹肥鱼跃,池清河晏。
年华砥砺,岁月淬炼;
农友情深,天地可鉴。
知青印迹,设馆立墙;
建场功勋,书载口传。
五十大聚,皓首欢颜,
破涕相拥,冰释前嫌。
拱手互颂,幸福安康,
合掌祈愿,第二故乡;
百尺竿头,再书新篇,
知青家园,更美明天!
原六合县五七农场全体知青
二 0 一七年十月立
雕塑
106
福州井下村知青主题风景区
孔元村位于福建福州闽侯县白沙镇东北部,2012年孔元村开始建设精品示范村。自“精品村”创建以来,该村按照“生态美、百姓富、集体强”的要求,走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路子。2017年11月,孔元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声大振。
就在离孔元村不远的井下村由是一个把知青文化和乡村风味结合得恰到好处的美丽村庄。和孔元的“花花世界”不同,这里一进村就能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绿白相间中黄泥筑起来的土墙房子外墙上,刷满了知青那个年代毛主席的语录、诗词等。
先游孔元村,再游井下村,大美哉!
雕塑
107
中坝村知青纪念馆
山东威远中坝村的“知青纪念馆”由一个农家大院,按原来的面貌新加修饰改建的。纪念馆以“山乡记忆”为主题,分为“知青岁月”和“知青之家”两个展区。展区内利用文字、图片、实物、文献档案等资料,生动再现了威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了知青生活时代场景的缩影。
雕塑
108
江苏海门市常乐知青园
海门知青园位于我国清末状元张謇故里,常乐镇官公河九龙岛度假村内,集内河港梢湿地特色、文化品位书香特色、知青文化史料特色、农耕文化田园特色为一体。
知青园门口两只石狮守护着大门,欢迎各位前来参观。大门两侧似钟楼,似古塔式的建筑映入眼帘,好似来到三百年前的城堡。楼顶上装有铜钟,钟声使人想起集体上工的信号。
海门知青史料馆展出1000多幅图片和1000多件实物,展示了六七十年代在海门插队落户的知青劳动、生活和学习的场景,还原了知青在海门的真实历史。内容分为上山下乡、艰苦磨练、各方关注、玉汝于成、大有作为、苦乐年华、知青精神、知青情结等版块。
雕塑
109
饶平知青园
饶平知青园在粤东潮州所辖饶平市绿岛山庄里,建在绿岛最高岗岭,有卵石路直达。
“知青园”建有“知青亭”,亭子为木质结构,全部用原木搭建,虽简朴如斯,却落落大方,气度不凡。宝盖样的知青亭中立“纪念匾”,正面是徐斌作《知青亭记》,落款为“二零零三年八月”;背面为当年万山红农场区域示意图 ;亭子两侧楹联书:
岁月牵撷 霜雨秋风常入梦
光阴铭锲 土墙草舍最相思
历史不会忘记: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止于八十年代,历时二十余载。其风之厉,城之广,撼之烈,实华夏五千年所罕见。潮汕诸县市,凡城镇居家各户年少者,不分男女,皆在征发之列,山村海岛,荒原僻壤,皆有知青之足迹。此处方圆十余里,当年汕头、潮州、澄海三地一百三十四名知青历经磨难忧患之所。蹉跎岁月,苦乐年华,悲哉壮哉。青山依旧,时代变迁,当年榄林竟成景区,感谓缅念、千绪百结。时属阳春,众屡有筑亭勒石之之议。绿岛主人率先作亭,仲秋,亭既成。众举余撰文以记之,余无忘昔日事,遂作此记,是为知青亭记。”
雕塑
110
南通农场知青园
1957年秋,由南通县委和南通人民政府组织垦荒大军对沿江芦苇滩进行围垦。1958年3月正式建场。从1964年到1974年,农场接收和安置了苏州、常州、无锡、南京、扬州、徐州、连云港及本市城镇知识青年三千余人。
农场知青纪念碑建在场中学校园内。
石碑正面题“知青园”字样,背面题有“碑记”。
南通农场知青联谊会
公元二零一六年十月
雕塑
111
福建仙师知青纪念馆
这个知青纪念馆在福建厦门永定仙师乡,这个乡曾有个葛布段知青农场,从1968年到1977年,共有117名知青先后来到这个农场拓荒耕耘、艰苦奋斗。
知青回城,场址改为仙师中学后,保留了一栋当年知青居住过的二层小楼,被大家称为知青楼。2006年受“6·18”特大洪灾的冲击和浸泡,知青楼成为危房,2007年学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了该楼,并辟为“永定县知青纪念馆”。
永定县委、县政府在知青楼的原址上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复建而成,占地464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先后派出人员前往厦门、广东等地收集知青原始照片等有关资料,征集知青生产、生活用具,并从近200张图片中精选出88张制成展板,充分展示了知青当年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景。
雕塑
112
海口罗牛山农场知青园
海南省海口市罗牛山知青园首期项目由《青春岁月》雕像、《我们的名字叫知青》,知青历史照片、榕泉等部分组成,并于2015年12月建成,在密密椰林里的栩栩如生知青群雕前进行了揭幕仪式。
罗牛山农场位于琼文公路旁,距离海口市区32公里,创建于1953年,几经变迁,1968年1月撤场成立“海口市罗牛山五七干校”,海口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曾有1200多名干部下放到这里劳动。1969年至1978年间,先后有5300多名知青来到这片红土地上,共同经历了那段激情燃烧、刻骨铭心、见证青春、值得书写的岁月。
“榕泉”是当年知青们用过的水井
当年的“女浴室”只留下了残垣断壁
知青历史展品
雕塑
113
雕塑:科尔沁知青之恋
《科尔沁知青之恋》主体雕塑,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西辽河畔。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先后有3万多名天津、北京、浙江、上海和13000多名本地知青,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农村牧区插队落户。知青们在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经受着历练,同时也用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科学知识影响着当地人的思想,改变着农村牧区的落后面貌,并与草原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时,知青们纷纷要求捐款在第二故乡建一个知青雕塑。经过多次创意设计,由沈阳博杰雕塑有限公司近一年的创作,雕塑如期完成。
落成仪式于2009年10月20日举行,当年在这里插队的数百位知青,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见证了这一时刻。全国人大常委、原科技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程津培,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张元龙,中国一汽大众集团党委书记王泽义,自治区环保局纪检组长吕慧卿以及通辽市领导为雕塑揭幕。
雕塑底部刻有《科尔沁知青赋》
《科尔沁知青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有天津、北京、浙江、上海和通辽知青四万余人,响应党中央号召,奔赴科尔沁插队锻炼,先后持续近十年。光阴逝去四十载,适逢共和国甲子诞辰,下乡知青不忘第二故乡,筹资立塑,勒石铭志,以作永久纪念。
壮哉科尔沁,天地苍茫;伟哉科尔沁,羊肥牛壮。知青数万赴草原,广阔天地为理想。立志接受再教育,知识青春献边疆。不怕天寒地冻,誓让山河易妆。梦想美丽,困难无情。沿海边陲,落差千丈。幸喜草原为之开阔胸襟,大河为之滌去忧伤。春天温暖,生活顽强,战天斗地,百炼成钢。挑起祖国重担,传承中华脊梁。知青精神与山河同在,知青精神与日月同光。
赴科尔沁全体知识青年敬立
己丑年 曹柏昆书
雕塑
114
重庆巴南知青博物馆
巴南知青博物馆位于离市区二十多公里外的云篆山重庆知青山庄里。
云篆山知青山庄所在的小镇,原是巴县石马公社所在地,街道的两旁建筑上满是“知青时代的宣传画”,已经打造为“知青文化一条街”,巴南知青博物馆完全融合在当地的旅游文化之中。
雕塑
115
河南登封垌头村知青纪念馆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现在被人们誉为“会唱歌的村庄,这得益于该村近些年来按照“文化兴村,产业强村,旅游活村,以孝治村”的发展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成果。
2008年,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村民董军政回乡担任垌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他抓的具体工作有:
改造文化大院,为村民文化活动提供文化场所;
建立图书室,方便村民学习;
绘制300米长卷壁画,宣传新《村规民约》;
筹建书画院,以提高村民们的文化修养;
组建农民艺术合唱团,创作《垌头村村歌》
举办形式多样的”孝文化“活动,如千人饺子宴、好媳妇给公婆洗脚;
设立垌头村感恩节,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天,村两委干部、党员等请全村老人吃饭。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特别提出建造知青纪念馆,以弘扬知青文化,将知青文化溶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雕塑
116
时光倒流纪念馆
“时光倒流纪念馆”位于粤中龙门县麻榨镇双坑村,由广东佛山老知青李志坚个人策划、投资建设。
李志坚上世纪70年代初上山下乡到广东农垦湛江垦区水丰农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九师九团),1977年回城。出于对知青时代的感悟,及对农场生活感情,他退休后即在村子里利用几间泥砖屋建起了这个“时光倒流”纪念馆。
“时光倒流纪念馆”所在的双坑村四面环山,山清水秀,距麻榨镇十公里,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辟有“农展馆”“怀旧馆”“知青纪念馆”等。
其中知青纪念馆按当年知青宿舍的布置,摆放了当年的知青生活用品,墙上挂了近200张当年的照片和资料,大部分是李志坚拍照和收藏的。
时光倒流纪念馆大门,农家风格
暖意绵绵的怀旧馆
农展馆,有典型的粤中风味
由旧农舍改建的知青屋,也是粤中农村常见样式,与纪念馆主人李志坚上山下乡到过的粤西农垦农场是完全不同的。
知青屋里的劳动工具,应该是李志坚从粤西农场带过来的,因为粤中龙门山区没有种植橡胶的历史。
部分展室场景
部分展品文物,很有收藏价值。
纪念馆主人李志坚(前左)在湛江农垦局知青办工作时与同事们留影
纪念馆主人李志坚在自己的纪念馆里
雕塑
117
北疆知青第一村
“北疆知青第一村”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瑷珲镇外三道沟村,该村在瑷珲镇北部,黑龙江西岸,距离黑河市22公里,距瑷珲镇9公里,水陆交通发达。三道沟村现有132户454口人,耕地面积11769亩,以种植业为主兼顾畜牧养殖业和劳务输出。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外三道沟村当时只是一个中国东北的一个落后闭塞的小村庄,却迎来了一批来自大城市----上海的知识青年,村民们却以质朴宽厚的胸怀接纳了那些来自繁华都市的孩子们。
在村边311省道旁,有一块大石头,上书"外三道沟村",这五个大字由已故著名歌词作家闫肃题写。
走进外三道沟村的主街道,往东不远就是黑龙江。江边堤岸上,也竖着一块大石头,朝向东面写着"中国瑷珲",朝向西面写着"北疆知青第一村"。
雕塑
118
宾川“知青岁月”纪念雕塑
云南宾川“知青岁月”纪念雕塑建在县纳溪公园内。
纳溪公园以石雕景观为特色,有白族“八角鼓、霸王鞭”,彝族“打歌”,傈僳族“牵吾牵”,苗族“跳花山”,拉祜族舞蹈中“打谷舞”,傣族“跳鼓舞”;以宾川县境内特有的猴、岩羊、豹、熊、野猪为内容,设计的5组动物雕塑;有以12生肖这题材的动物雕塑;作品主要强调地域特征。
“知青岁月”纪念雕塑建在公园内的最高点纳溪广场西面,雕塑由原下关中学老三届知青筹资兴建。
宾川“知青岁月”纪念雕塑于2016年1月19日落成剪彩
雕塑
119
泰兴水产良种场知青纪念碑
江苏泰兴水产良种场为纪念建场56周年,2012年10月21日,60位插场知青欢聚一堂,回忆难忘岁月,互叙知青情谊。同时为本场特地竖立的“知青纪念碑”落成庆典。
泰兴水产良种场是接纳知青比较早的单位,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泰兴水产养殖场就迎来三批次不同年份的知青插场锻炼,1962年11月5日,黄桥2人,11月8日泰兴7人;1963年9月26日,扬州50人;1975年4月,泰兴12人。
雕塑
120
上海黄山茶林场知青烈士纪念碑
皖南山区上海黄山茶林场遭遇百年一见的山洪暴发,茶林场四连以副指导员陆华,副连长林卫阳为首十一位知青为抢救国家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005年,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在五四农场建筑陵园,于清明前夕将黄山茶林场十一位知青烈士遗骨从黄山迁移到上海滨海古园英烈苑入葬,与其他英雄烈士们天地共存,日月同辉。
这里,安息着十一位烈士。
一九六九年七月五日,皖南山区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山洪,凶猛的洪水咆哮着,顺着山涧奔腾而下,扑向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的各个连队。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第四连十一位知识青年,为了抢救国家财产,顶着狂风暴雨与凶猛的洪水英勇搏斗而光荣献身。
黄山青松碧血丹心,烈士忠魂浩气长存,十一位烈士虽死犹生,英名永存!
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零五年七月五日
十一位知青烈士的名字:
陆 华,林卫阳,陶 华,
吴菊妹,李笑牛,林晓薇,
张云芳,许洪兰,金志强,
王庆伟 刘度南。
雕塑
121
内蒙古兵团文化红色旅游景区
兵团文化红色旅游景区坐落于磴口县乌兰布和农场场部,原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是内蒙古第一个兵团文化基地。景区由内蒙古兵团博物馆、兵团战士雕像、石浮雕、原一团建筑群几部分组成。
“兵团战士”雕像
“兵团战士”石浮雕:石浮雕高3.5米,宽13.6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石浮雕刻画了四十七名栩栩如生的兵团战士生产、生活的生动画面,艺术地再现了兵团战士战天斗地、屯垦戍边的光辉历程。
内蒙古兵团博物馆
风展红旗雕塑
战天斗地 垦拓荒原
大礼堂
兵团时期的棉帽、手套
兵团战士野营拉练时候用过的物品,有行军锅、军号、子弹包、子弹箱、水壶等。
兵团战士用过的枪、手榴弹等
总机室
兵团的汽车、拖拉机、推土机
兵团的生产工具
兵团战士穿过的衣物和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电影放映机
内蒙古兵团博物馆是引导和教育后人传承兵团精神的一块重要文化阵地,是农垦一处记载兵团历史的标志性人文景观,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一壁残阳"公众号
推荐阅读
全国知青纪念碑、雕塑(第1-8辑)精选知青文章(950篇)——推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